台灣半導體產業就是強 今年產值估達3.8兆元全新里程碑
工研院 3 日公布台灣製造業產值追蹤研究成果,其中,撐起台股半邊天的台灣半導體產業,估計2021年全年產值可達新台幣3.8兆元的全新里程碑,年成長率18.1%,為十年來的次高記錄,僅略低於2020年,仍優於全球半導體業平均水準。
工研院表示,半導體產業是台灣整體IC產業的最大項目,雖然疫情以來5G各項應用需求,推升相關驅動IC、電源管理IC、微控制器MCU、CIS感測等晶片需求量暴增,半導體廠商及產業產出仍佔IC產業的最大宗。2021年臺灣半導體產業產值的推升來源,主要受惠於美中科技紛爭轉單效應,加上疫情帶動居家工作、遠距教學、伺服器等宅經濟相關資訊產品的新興需求。
工研院分析師江柏風分析,台灣IC產業的各次產業成長率預估,IC設計業會有最驚人的成長,產值可望首度突破兆元,產值能達11,133億元,較2020全年成長30.5%,全因5G智慧型手機、Wifi6市佔率提升,各類消費性電子銷售暢旺所帶動。此外,IC製造產業也因5G手機滲透率提高、高效能運算與車用產品需求帶動,加上物聯網、車電、醫療用微控制器MCU等需求,推升IC製造產值可達20,898億元,較2020年增加14.8%;IC封測業產能利用率則維持高水位,2021年產值預估6,019億元,較2020全年成長9.6%。
基於全球市場對於晶片需求的暴增,臺灣半導體產業面臨嚴重的晶圓代工產能緊缺,導致代工與晶片價格同步調漲。面對此漲價風潮,工研院建議,我國半導體業與客戶/協力廠商共同協作開發,以開放創新平台的方式,將下游客戶、上游關鍵設備及材料供應商聚集在一起協作,減少晶片設計障礙,提高生產效率。
工研院也進一步建議,臺廠可與客戶共同研議新產能的開發,以簽訂互惠協議方式,確保雙方在未來新建產能上的健康保障。在疫情成為新常態下,確保關鍵零組件供應不中斷成為全球客戶的重要風險考慮因素,系統性的強化我國半導體產業生產彈性與客戶接觸密度,有助於半導體產業持續為全球客戶扮演可信賴的關鍵伙伴。
也許您會感興趣
其他人正在看
推薦閱讀
-
自行車廠需求大 旭東穩定出貨
-
國際景氣復甦 Q2出口將破千億
-
杜拜世博倒數中 歌詩達郵輪推專屬航次
-
捷流閥業5月及前5月營收均創同期第三高
-
《其他電子》聖暉、朋億5月營收 年增4成以上
-
大聯大5月營收創同期高
-
REITs吸金 中長多行情蓄勢待發
-
《科技》記憶體帶動 今明年半導體銷售額估年年高
-
雷虎科技攜手金屬中心發展水下中大型無人載具
-
《科技》高通祭7物聯網新方案 實現8年長期支援
-
《半導體》同欣電5月營收雙升登次高 疫情干擾6月動能
財經熱門新聞
-
0056狂押長榮超慘 散戶暴虧要砍?專家3大反問意外解答 - 財經
-
特斯拉竟被供應商放鳥 原料短缺讓馬斯克焦慮爆了 - 財經
-
mRNA疫苗驚爆3大新副作用 莫德納股價中彈倒地 - 財經
-
抓到了!2人發票中獎2千次 竟狂買這些東西套利 - 財經
-
15檔低本益比績優生 突圍 - 財經要聞 - 工商時報
離婚證人
發表意見
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、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。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,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,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:
違反上述規定者,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,或者直接封鎖帳號!請使用者在發言前,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,謝謝配合。